掙扎,不同對抗。抗衝,指在力量差距或大、或小、或相約的情況下所作出的抗擊的行為;掙扎,沒有差距可言,因為掙扎的一方往往已被強大的力量所圈套著,沒有反抗的可能,就只有那麼不點點掙脫的機率。

  好一段時間前,什邡的消息被廣為傳播,每一個看不過見的人都以「今天,我只是一个什邡人」來為什邡人加油。自知做不了什麼,我選擇默默為他們祈禱,直至有一個什邡人,說「看著香港人的勇氣,他們覺得他們也應鼓起那麼一次的勇氣,站出來說話」之類的話,才真正令我動容。

  作為一個香港人,我不是以他的話為驕傲,而是從他的話語中,我讀出了一份只有香港人才會感受到的慚愧--從前在香港,不會想到發言需要多大的勇氣,社會有什麼關注就關注什麼,回想起也只覺得自己拙於思考。港人有的不是骨氣,而是習慣、幸運。之所以看到什邡的事尤其感觸,是因為比起什邡人,港人只是太幸福而已。

  香港人是緊抱著「基本法」、「一國兩制」的水泡,肆無忌憚地向社會、向政府挑戰抗衝;什邡人是在困牢中,苦苦的掙扎著,每一道呼叫,都需要耗盡全身力氣,他們的吶喊來自一種覺悟……他們求得愈卑微,愈教人心痛……


  有關香港人的「勇氣」--

  近日,香港又出現了一股反抗熱潮,有關新教程中的「國情教育」。說得簡單一點,就是家長怕那樣的教育是中央對香港新一代洗腦。

  在我看來,即使知道憂慮不是莫名其妙,但仍然覺得如此大的反應有點可笑。我問了一下弟弟如何看待,他說,教導的老師不洗腦,就不怕。我也覺得這才是重點。教材只是老師的道具,即使當中有洗腦的成分,只要老師一句:「看中央這堆混思想!」我也不覺小孩會衍生出多少好感。

  關鍵是,「國情教育」要如何被「處理」才好。

  要解決「國情教育」方法很多,但港人都一面倒的否決,覺得只有「取消」才是治本之法。香港人反應,展現出一直以來對中國政府抱持的戒心,敏感而鑽牛角尖,一篇評論、一個人的煽動便能輕易被掌握、「團結」起來、反抗「無理」……

  香港文化,是輿論主導的文化。這話並不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雪與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