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言教學是一門科目,為想成為教師的人而設,報修這門科時,是因為專業選修科開得太少,沒法選。有關教學,在這個學期之前,曾有幾次想成為老師的念頭一閃而過,都被我自己否決了,覺得老師責任太大,大得能影響每個同學的一生。但想像還真是一種想像,總會把你在意的東西放大好幾十倍,因為在修讀語言教學時,我發現了一件事,不曾踏上跑道的人,是不可能知道奔跑的暢快,而我,在課堂上就如同在起點上,就位了,竟覺得有點興奮、有點緊張、有點希冀。

  這門課的老師教得好,要教知識,不容易,要教技巧,一不小心,就會陷入剪不斷、理還亂的僵局。可是這老師教的東西都是實在的,看似隨口扯出,卻又條理分明。她愛談身邊的事、人、景,什麼熱門話題都能成為她的工具,似乎在潛移默化改善我們的素質。

  來到廣州的大學,天天走在同一條路上,我總愛低頭作白日夢,卻因為老師一句:「春天終於來了,學校有幾處開了花,你們知道在哪嗎?」於是,我學會了抬頭看那一樹白花,學會了嗅似有若無的花香,突然覺得死寂的學校充滿著生命力,突然發現,原來美景總在身邊,只是總被忽略。

  用心去感受,是觀察力,也是記憶力,其實做老師很簡單,就是用自己「自覺」得來的「豐盛」的生活經歷來教會學生們一種生活態度。很多文學的創作談的都是平凡事,其能使人得到享受,都是因為視角的不同,讀中文的要的不多,有一對可以發掘事物的眼睛,有一種獨特而到位的態度,再加點文筆、加點經驗。

  聽了幾次課,大概得到的認知是:趣味是面對年齡較小的對象時所需要的一種工具,是非必要的,卻有存在的價值。老師的態度比傳授的知識更重要,你珍惜學生,學生總會用相對的心去回報你,你愈容不得學生,學生亦容不下你。

老師是「為學生服務而存在」?是「為教育而存在」?是「為培訓下一代而存在」?還是「為自己一口飯而存在」?--這四點,大大不同(好比我現在我聽到看到的,有不少坑人的老師是「為自己而存在」,總愛「物盡其用」,把學生的功課作為自己論文的基礎資料……當然,不能否定好的老師也不少,只是也不算多而已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雪與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