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的*注其實是特地提出,方便今天接下去說,在談老人的事前,先說一下我對那個問題的看法。如果是我,在場第一個念頭會是以一命換五命,但想深一層,又覺得那一命並不是那五命的代價可以換過來。因為那一命背後,是象徵著規則與秩序。他的工作地點沒有錯,如果死了,不就是代表他做對的事是招來殺生之禍的原因嗎?如果社會的群體錯了,就「正確」的一方要被否決與滅殺,世界仍能有「少數而堅持正確」的人存在嗎?再者,讓一整條列車走上錯的軌道,不是說修正就能修正,如果那軌道接上另一個危機,又是誰來為一車性命負責?列車長?還是那五個做了錯事的工人?

  這就是我的「理」,生命誠可貴,但規則亦重要,尤其當前路茫茫時,在你不知道的角落,既定的規則是在默默地守護著更多的生命。這算是一種盲目的「信仰」吧?


  回到老人一事上,故事大概是一個小子看到一個抬著舊書到處收賣的老人開始,老人八十多歲,工資不高,孫子在外國,常以此引以為傲,兒子跑了,國內就只剩下他一人。他很友善,一天賺不多,但看到小子的年齡跟孫子差不多,就愛寵他,買他水果食物,小子常常跟老人談天,覺得老人態度積極,就是處境不太好。希望在老人不知道的情況下,呼籲大家多多幫助、照顧他(這些人)。

  可能是我想太多,對這些事,總有一個既定的視角:我們不應同情,只要真心跟他交個朋友就好。來到內地,聽多了感動中國之類的節,就覺得中國人真的很有同情心--注意,這不是褒意。從前不覺什麼,但久而久之,就開始反感。怎麼說……我覺得同情心是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的優越感,就像一個富翁看到乞丐,說一句可憐就擲出一坨坨的錢。對一個行乞的乞丐,也許他真心希望得到施捨,但對某些平民百姓,沒由來的施捨是一種侮辱。

  之前跟著志願者到老人院時,一個女生一看到公公婆婆就忍不住感嘆一句:他們好可憐。當他們請我們吃東西時,大家都不好意思,要不心酸,要不尷尬,總是覺得受之有愧。假設我是老人家,看到年輕人來探訪是高興,但見他們不受禮、又一直擺出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,我會想什麼?
  --你們是在可憐我?來探訪,卻不是因為尊敬、不是因為我從前為社會作出貢獻、不是因為怕老人家我悶而來跟我聊天,而是覺得我可憐?!呸!

  老人家啊,他們經歷了很多、辛苦了一輩子卻得不到兒孫滿堂,這些事發生可能性他們都懂,且比我們看得要清。這不是什麼一件賺人熱淚的事。我們不能只看到他們的現在,卻忽略了他們存在的價值、或可憐他們生活的方式。他們自食其力,比起只管伸手拿錢的年輕人強得多,他們物質生活未必豐富,但他們自得其樂、安於現狀,這精神更是值得學習(尤是好高騖遠的人)。

  隨便的可憐是在否定他們的努力、否定他們可能一直引以為傲的生活方式!比起「幫助、照顧」,他們更缺乏的是欣賞的目光、打從心底去尊敬他們的心、以及真誠與他們成為朋友的人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雪與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